葛兰素史克引领创新,加速乙肝消除与治愈
2025年11月8日,中国上海 —— 今日,葛兰素史克(GSK)在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成功举办“为了没有乙肝的未来”医学专场活动。
活动汇聚国内肝病领域顶尖专家与行业代表,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魏来教授,GSK副总裁、中国医学事务部负责人柯玉雄博士,GSK 副总裁、抗感染业务负责人傅祁越,GSK中国感染性疾病医学负责人杨浩升以及GSK战略和管线规划负责人陈敏芝齐聚GSK进博会展台,就“为了没有乙肝的未来——持续引领,加速创新”这一主题展开对话,共同探讨乙肝诊疗领域的最新科研突破及其对未来诊疗格局的变革意义,并围绕如何构建以“功能性治愈”为目标的全周期疾病管理模式展开交流。

活动现场,魏来教授与柯玉雄博士携手开启“没有乙肝的未来”新征程,双方将聚力共探慢乙肝“功能性治愈”可行路径,共同推进中国公共卫生事业的长远发展。会上,魏来教授还以“推动亚太地区慢性乙型肝炎功能性治愈共识建立—展望新理念、新疗法、新策略”为题进行分享,强调了在亚太地区启动、推动并实现慢性乙型肝炎“功能性治愈”的关键目标、挑战及战略,为未来的临床治疗和政策制定提供新思路。
GSK 副总裁、中国医学事务部负责人柯玉雄博士在开场致辞中表示:“进博会作为国家级开放平台,正是结合了科技创新与合作创新的绝佳平台。依托进博‘朋友圈’,GSK将持续深化与政府、行业及社会各界的合作,并不断提升创新领导力,致力构建肝病管理的‘医防融合’新模式,实现‘研发乙肝功能性治愈的创新方案’政策落实,帮助前沿创新以最快速度惠及中国患者。”
创新坚守,致力乙肝全周期管理
我国乙肝防治历经三十年耕耘,在疫苗接种领域取得显著成效,为新发感染率筑起坚实防线,在这段历程中,GSK始终以科学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一路同行。“从1994年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在国内获批上市,1999年上市全球首个慢乙肝抗病毒药物;到2005年阿德福韦酯片上市,使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的长期疗效更确定;再到2014年,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进一步拓宽慢乙肝患者的临床获益。”GSK 副总裁、抗感染业务负责人傅祁越现场回顾GSK乙肝防治领域多年发展进程,“我们的创新并未止步。”
“规范抗病毒治疗已实现长期稳定的病毒抑制,显著改善患者预后,但患者还有着进一步的临床诉求。在我国,超80%肝癌是由乙肝感染所致,因而慢乙肝患者仍然暴露在肝硬化、肝癌的长期风险之下,他们不仅仅希望控制,更追求治愈。”魏来教授指出,“目前中国有约7500万乙肝感染者群体,防治工作已从新发感染的‘增量防控’转入‘存量管理’的新阶段,而‘功能性治愈’正成为改写诊疗格局的关键突破口。未来,在‘功能性治愈’的目标指导下,慢乙肝治疗格局或将实现从‘长期控制’到‘治愈未来’的范式转变,并实现医防融合。”
如今,反义寡核苷酸(ASO)药物、小干扰RNA(siRNA)药物等新型技术路线已在乙肝“功能性治愈”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GSK于本次进博会展出的ASO药物已率先进入Ⅲ期临床,有望成为全球首个以“功能性治愈”为临床试验终点获批的慢乙肝创新药物。
创新引领,“功能性治愈”是一致目标
从临床视角来看,“功能性治愈”是国内外各大权威防治指南推荐的慢性乙肝理想治疗目标。魏来教授强调推动《亚太地区慢性乙型肝炎功能性治愈共识》建立时谈及:“‘功能性治愈’的临床意义可归纳为三点:首先,对于感染者自身,‘功能性治愈’能够显著减少肝硬化、肝衰竭等晚期肝病的发生;其次,对于群体而言,获得‘功能性治愈’能极大程度降低肝细胞癌(HCC)的发生风险。此外,从公共卫生层面来看,‘功能性治愈’能够减少乙肝传播,减轻社会歧视,改善患者的社会和心理状态,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从政策方向而言,“功能性治愈”也是慢性乙肝药物研发创新的核心方向与全新范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发布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治疗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提出,新药研发需以“功能性治愈”作为重要的终点进行研究设计;这一目标日前也已被正式纳入《中国防治病毒性肝炎行动计划(2025—2030年)》,升级成为国家级范式变革。
“谈及实践创新方面,GSK始终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致力推进一致的创新目标,并推动基于新药的新诊疗标准的发展,让科研突破能真正转化为患者实实在在的临床获益。”GSK中国感染性疾病医学负责人杨浩升表示,“我们在本届进博会展出的ASO药物是首个以‘功能性治愈’作为Ⅲ期临床研究主要终点的创新药物,旨在帮助患者实现慢乙肝‘功能性治愈’的理想目标,收获未来不被药物束缚的完整人生,从而切实助力实现WHO 2030‘消除乙肝’的愿景。”
创新展望,全力迈向“没有乙肝的未来”
“ASO药物已在临床展现积极信号,我们非常期待创新药物能够尽快惠及患者。”魏来教授呼吁,“此外,siRNA药物、免疫调节剂等新机制药物正在加速研发。未来,联合和序贯治疗策略还有望进一步提升治愈率。”
“我们相信,创新的意义在于真正被患者获得。因此我们的目标不仅是研发创新药物,更要通过科学规划,让创新药物与创新模式能更快、更广地惠及患者。”GSK战略和管线规划负责人陈敏芝表示,“除了乙肝领域的创新发展,GSK还在持续探索肝病全周期管理,不断落实从预防到治疗的全面布局,以应对中国肝病领域的多元挑战。”
目前,GSK正通过全球协同与中国本地化加速策略,缩短从研发到中国临床应用的周期。同时,结合中国政策环境、临床需求与患者声音在内的本土生态,GSK也在不断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模式与治疗方案,以期推动“功能性治愈”从“科学可行”迈向“临床可及”,让更多患者早日受益。